3月1日起施行!新的《河南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公布
2022-02-24 17:13:11 来源: 郑报融媒
关注河南热线

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运输智能平台、力争于2023年底全省范围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突出商超行业等执法检查重点,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对“混装混运”“先分后混”、居民不按规定投放等,加强执法检查频次和力度,必要时启动立案处罚程序。

新的《河南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将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今天,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省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情况。

背景:修订后的《办法》极具河南特色

河南省司法厅高级法律专务梁增杰对《办法》的立法背景、主要思路和特色亮点给予了重点介绍。

梁增杰介绍说,2009年我省出台的《河南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实施10多年来,发挥了积极作用;2020年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出台后,我省依据最新要求,修订出台了《河南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明确了全省城市要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并从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环节做出了具体的管理规定,对于引导和督促社会各方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建设美丽河南将发挥重要作用。

此次立法审查突出了哪些河南特色?梁增杰说,新修订的《办法》共10章60条,条文数量翻了一番,立法架构变化较大,按照垃圾分类管理各环节,科学谋篇布局,划分了章节,条文内容也有了很大创新和突破。 

修订出台的《办法》进行了系统整体、框架性制度设计,内容丰富、体例完整、环环相扣,极具河南特色。

《办法》第二章“规划和建设”,专门就城市垃圾分类规划和建设进行规范,规定市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科学编制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和场所年度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从编制规划、科学选址到实施建设全过程,督促政府加大投入,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同时,为了更好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创新提出了在《办法》中设置“市场化运作”一章,鼓励支持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中,探索建立市场化的建设和运行模式,推动城市生活垃圾相关项目与资本、技术、产业相结合,建立全域、全时、全链条分类处理体系,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办法》第三章“源头减量”,从生产、流通、消费、办公等环节对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作了全面规定,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办法》第四章“分类投放”,鼓励通过示范宣传、树立典型、表彰奖励等方式,从垃圾分类前端引导单位和个人正确投放城市生活垃圾,并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区制度,明确管理责任主体,细化管理责任。

《办法》第五章“分类收集、分类运输与分类处理”提出分段监督机制,即各环节的参与主体,应当对各自相邻环节是否符合垃圾分类规定进行监督,形成从后端倒逼前端落实分类要求,《办法》从垃圾分类前端促进后端,后端倒逼前端进行了精心的制度设计,形成前后端各环节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成绩:全省已建成生活垃圾焚烧设施56座

发布会上,省住建厅副厅长巩魁生表示,2017年,郑州市作为46个试点城市之一,率先启动国家生活垃圾分类试点。2018年,河南省确定安阳市、洛阳市、焦作市、开封市4个城市开展省级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为全省探索积累经验。并指导各省辖市成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力量,从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4个环节,系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截至2021年底,郑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设施覆盖327万户,安阳市、洛阳市、焦作市、开封市4个省级试点城市完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设施覆盖77.5万户,其他12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完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设施覆盖72万户,覆盖率得到有效提升,居民分类意识和参与度逐步提升。

目前,全省已建成生活垃圾焚烧设施56座,焚烧处理能力5.64万吨/日,实际日均焚烧处理垃圾约4.9万吨,焚烧处理占比接近68%。同时,全省已建成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27座,处理能力达到1760吨/日,如郑州市已建成投用9个生活垃圾分拣中心,日均收集处理厨余垃圾约400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过35%。

举措一:力争明年底全省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

“当然,我们也清晰地意识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我省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巩魁生说,多数省辖市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许多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方面。

如何杜绝“混装混运”,防止生活垃圾“先分后混”?

巩魁生说, 加快形成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管理系统。督促指导各地建立健全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相衔接的运输网络,杜绝“混装混运”,防止生活垃圾“先分后混”,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运输智能平台。加快建立完善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到2023年年底,所有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和沿黄河流域县(市)建成集中处置为主、分散处置为辅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和相匹配的收运体系。

努力破解厨余垃圾处理后的堆肥、沼液、沼渣等产品在农业、林业生产中应用的“梗阻”问题。统筹生活垃圾分类网点和废旧物品交投网点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集中分拣中心和集散场地。“十四五”末,全省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在60%以上。

“十四五”期间全省生活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达到7.5万吨以上,力争于2023年底全省范围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有序推进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停用和封场,完成停用40座以上,开展生态治理封场20座以上。

举措二:推动习惯养成,倡导“光盘行动”净菜上市

营造浓厚氛围,推动习惯养成。建设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加强行业培训,倡导“光盘行动”、净菜上市等,促进源头减量。教育引导群众普遍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普及分类知识,培养居民分类意识,探索奖励机制,引导居民养成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习惯。

开展进校园进家庭活动,以郑州市为重点,在具备生活垃圾末端分类处理能力的区域,充分借鉴先进城市经验,积极推进撤桶并点,稳妥有序推进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切实提升垃圾分类投放意识和准确率。

举措三:“混装混运”“先分后混”必要时启动立案处罚程序

平衡宣传引导与行政执法工作重心。前期侧重以普法宣传引导为主,坚持宣传引导与行政处罚相结合、社会动员与警示曝光相结合、全面覆盖和重点督导相结合、末端执法与前端监管相结合,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执法检查和行政处罚工作,广泛开展政策法规和执法工作宣传,促进责任单位和个人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突出商超行业等执法检查重点,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采取“普法宣传+服务指导+执法规范”的工作方式,对“混装混运”“先分后混”、居民不按规定投放等,进一步加强执法检查频次和力度,必要时启动立案处罚程序。

郑报全媒体记者 鲁燕 文/图

    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