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抓住三个关键,推进科技创新
2022-03-18 09:57:37 来源: 郑报融媒
关注河南热线

《郑州日报》报道截图

《郑州晚报》报道截图

春回中原,阳光明媚。郑州郑东新区中原科技城内,无人驾驶公交车正将市民送至目的地。3年前,全球首条自动驾驶公交线路在郑东新区智慧岛开放道路上开通;而今,自动驾驶微公交和自动驾驶乘用车已然成为这里居民的日常选择。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质量推动着经济社会发展,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中原科技城创新孵化基地 郑报全媒体记者 马健 图

去年,河南省委把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首,对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作出系统部署。虎年元宵节当天,郑州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郑州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行动,加快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前不久,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安伟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要“聚力聚能,当好推进‘十大战略’排头兵;高台起势,打造人才高地、创新策源地”。

全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来自郑州的科技力量提供着有效保障。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确保火箭精准发射的垂直度调整系统、助力“神舟”“天和”牵手的舱外对接电连接器、被誉为宇航员舱外活动“生命通道”的舱外服脐带电缆等,都是郑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693厂)研制生产。

这样的科技力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郑州各个领域。

科技平台建设迈出新步伐。郑州成功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河南省科学院重建重振正式揭牌,与中原科技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嵩山实验室、黄河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相继挂牌运营。成功引进哈工大、机械研究总院等12家大院名所在郑州设立新型研发机构。

创新主体培育再上新台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优化高企申报认定流程,全年新增高企1212家,总量4130家,同比增长41.4%。新增科技型企业2172家,总量达到10018家,同比增长27.7%。

研发投入工作打开新局面。通过政策引导、靠近服务、加强培训,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增长16.9%,总量276.7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由2018年1.74%增长至2020年2.31%,增长幅度居国家中心城市首位。

科技人才工作步入新阶段。落实“郑州人才计划”,评选资助创新创业团队项目37个。承接“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省级行政许可权限下放工作,引进外国高端人才42人、外国专业人才548人。在中原科技城设立全市第一家“郑州中原科技城外国人才服务站”。

关键核心技术获得新突破。郑煤机自主研发的10米超大采高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成为世界之最,综合性能国际领先。三磨所研制的超高导热和光学级CVD金刚石材料,实现热导率2000(W/mK)金刚石材料制备技术突破,成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十七所研制的激光雷达闪耀太空,作为交会对接的核心设备,精准引导神舟十三号飞船和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

郑州科创一年起势、三年成势、五年胜势

在郑州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郑州市把创新驱动作为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的首要战略,明确指出要牢牢抓住聚集优秀人才尤其是年轻人才、打造更优创新环境和创新平台、营造浓厚创新文化和创新氛围三个关键,以创新为驱动,以人才为支撑,以非常之策、非常之力推进科技创新。

“这为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发出了行动号召,极大鼓舞了全市科技战线的热情和信心。”郑州市科技局局长夏扬满怀期待。

夏扬介绍,2022年,郑州将不断深入推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强省、人才兴省战略行动,紧盯“一个目标”,聚焦“六个一流”,构建“三大平台”,实施“六类专项”,不断推进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具体来说,一个目标就是以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为目标,研究制定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坚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

“六个一流”是指:坚持把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作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根本之策,聚焦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凝练一流创新课题,培育一流创新主体、集聚一流创新团队,创设一流创新制度,厚植一流创新文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耦合共生,着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增强科技硬实力。

打造“三大平台”是指:推动虎年省科学院重建重振与中原科技城融合发展。积极争取更多创新资源落地中原科技城,为省科学院重建重振、省内外科创资源集聚发展和三个省实验室建设提供最好环境、最优服务。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功能区规划建设为契机,加快推动“中原之光”超短超强激光平台、智能传感器关键技术等重大科技平台建设,争取更多国家大科学装置在郑布局。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制定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实施意见和落实方案;实施一批人工智能创新专项,推动人工智能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提升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实施“六大专项”

郑州研发投入强度将达到2.6%

夏扬介绍,郑州市将实施“六大专项”:

创新主体培育专项。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程序,不断壮大高企后备库,持续加大入库企业培育力度。全市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总数突破5000家。

研发投入提升专项。大力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活动,引导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引领全省创新发展。

创新平台建设专项。配合河南省今年加快推进嵩山实验室和黄河实验室建设工作,在市级财政资金、创新创业团队项目支持、研发条件等方面提供服务保障;推进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争创国家隧道掘进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全年新增省级创新平台100家以上。

凝练一流课题专项。聚焦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凝练实施一批一流课题和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支撑培育国内领先、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顶尖人才引育专项。坚持高端引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数字经济等该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广泛吸引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国内外优秀人才团队来郑创新创业。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创新生态优化专项。研究设立科技创投基金和平台公司,为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好风险投资服务。举办“郑创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传感器大会等赛事活动,吸引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在郑落地。加快郑州技术交易市场建设,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努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夏扬透露,郑州市还将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协调统筹,让科技创新成为郑州最强音、发展的主旋律,确保实现国家创新高地建设“一年起势、三年成势、五年胜势”。

郑报全媒体记者 石大东 孙新峰 李娜 科技日报记者 乔地

    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