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党建引领“阔步行” 乡村振兴“谱新篇”
2022-04-12 16:54:58 来源: 登封市
关注河南热线

登封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以环境为亮点、以品牌为特色,持续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突出“高品质”,优先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登封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谋划产业项目,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实现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壮大特色产业。发挥山区丘陵特色,因地制宜扩大时令鲜果、露地蔬菜种植面积3200亩,规模化果蔬生产基地32个,新建蔬菜大棚80座,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5个、无公害农产品20个、绿色食品基地9个、绿色食品13个,登封市“三品一标”认证总面积22.6万亩,着力打造郑州地区重要的绿色“菜篮子”供应基地。

发展龙头企业。加快推进东华镇生猪屠宰加工、石道乡牛羊肉屠宰加工、徐庄镇循环生态农业、白坪乡“种养加”一体化等项目,扶持小苍娃、绿宝农业、梁老头等省、郑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郑州市级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1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46家、家庭农场89个,引导芥菜、红薯、辣椒、蜂蜜、粉条、杂粮等食品生产加工业迅速发展。

扩大基地规模。投资4.6亿元,用于特色产业企业、基地、园区的项目补助,对林果、蔬菜、杂粮、食用菌和名优农副产品的种植、销售、加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登封市实施村级集体经济项目318个。

对标“高颜值”,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登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切入点、大景区城市建设的支撑点,实现“美丽乡村”与“美丽县城”建设共推进、同出彩。

规划全域布局。坚持全域规划理念,将美丽乡村纳入全市生态空间布局,在景区周边、环嵩山旅游公路沿线布局美丽乡村精品村、示范村50个。

优化宜居生态。坚持把嵩山作为登封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基底,实施生态廊道绿化1.65万亩,建成围村林3000亩。开展河道坑塘治理集中行动,治理河道34.5公里、疏通边沟32公里清理坑塘334个。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垃圾分类处理厂13个、农村污水处理终端457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82%,完成农村户厕改造5.2万户,累计创建美丽庭院22630户,真正使美丽乡村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

发展旅游新业态。因地制宜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创成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24个,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13个,在建美丽乡村精品村10个,雷家沟村、杨家门村、袁桥村等美丽乡村成为旅游市场的“新热点”。

彰显“组织力”,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登封以“党建领航、六村联创”为统领,坚持把民主自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形成了支部领着干、党员抢着干、群众跟着干、凝聚合力共同推动乡村振兴的良好局面。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开展红旗村争创工作,将红旗村评选结果与村“两委”干部工作报酬挂钩,累计选树红旗村173个,发放村干部红旗村奖金560余万元。

培育文明新风。建立健全“一约五会”,革除旧习俗,倡导文明新风尚,推荐、评选各级道德模范31人、“好婆婆”“好媳妇”、星级文明户认领1470余人(户)。

规范议事程序。规范村(社区)运用“四议两公开”“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持和完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会议制度,健全村务监督,规范村务公开。

丰富文化活动。积极发挥农村舞蹈队、艺术团等各类社会组织作用,举办“快乐星期天”“红色文艺轻骑兵”等活动,把广大群众凝聚在农村党支部的周围,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提供坚实保障。

紧盯“保底线”,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登封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面加强困难群众和监测对象的帮扶工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持续加强防返贫监测帮扶。紧盯重点人群、关键环节、关键部位,共排查“三类户”1066户、3584人,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及时落实医疗、危房改造、低保救助等政策,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2021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4057.85元。

精准开展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按照“五通七有两集中”的要求,投资2亿元加快高标准社区配套建设,完成725户、3445人搬迁入住。按照属地负责的原则,实现1432个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全部就业。优先支持安置点产业发展,积极发展服装加工、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项目6个,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带动160名脱贫群众每人年均增收2.4万元。

有效落实就业帮扶政策。组织“春风行动、送岗位下乡进村” “抗灾情、稳就业线上招聘”等招聘活动,累计提供岗位1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3800余人。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在岗乡村公益性岗位817名。全市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脱贫劳动力7019人、“三类监测对象”1049人实现稳定就业。

    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