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院发布2021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
2022-04-25 19:03:34 来源: 郑报融媒
关注河南热线

去年全省三级法院共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7919件,结案率94.38 %;加大司法保护力度,避免赢了官司丢了市场……在第22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今天,河南省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1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

数据:去年全省审结知识产权结案率94.38%

2021年,全省法院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9014件,同比增长34.26%。其中,受理民事案件18384件、刑事案件603件、行政案件27件。受理一审案件17615件、二审案件1226件、申诉审查案件70件、再审案件20件、其它案件83件。案件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其中,著作权案件5380件、商标案件9560件、专利案件1385件、反不正当竞争案件962件、其他案由案件1727件。

截至2021年底,全省三级法院共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7919件,结案率94.38 %;比2020年全年结案13593件增加4326件,增幅31.83 %。其中,省法院、中级法院、基层法院分别审结802件、10219件、6898件,结案率分别为94.35%、95.89 %、92.22 %。

亮点:对创新程度高的发明专利“重点保护”

亮点一:更加注重重点科技领域司法保护

区分权利性质,注重保护创新成果,特别是对创新程度高的发明专利以及关键核心技术成果,均给予较高程度的保护。全省法院审结专业技术性较强的案件1301件,同比增长5.43 %。与最高人民法院联动调解中航锂电公司与超特公司商业秘密、发明专利等系列纠纷。   

亮点二:更加注重平等保护

全省法院审结涉外、涉港澳台知识产权案件122件,坚持境内外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俄罗斯维乐公司诉河南新驰公司、广州威诺公司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案中,依法保护外方当事人在中国境内实际使用作品的合法权益,彰显了中国法院依法平等保护中外权利人合法权益的坚定态度,对于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亮点三:更加注重平衡各方利益

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针对近年常见的知识产权权利人集中维权的案件,积极引导权利人起诉侵权商品的生厂商和批发商,重点打击侵权源头,对侵权商品的生厂商和批发商判处高额赔偿金,体现“严保护”要求;对于终端零售商,在判令其停止侵权的同时,适当判令其承担赔偿损失并负担权利人维权合理支出;对于提供合法来源的销售商,则判令其承担停止侵权的同时仅判决其负担权利人维权合理支出,平衡知识产权权利人、善意使用人和社会公众利益,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守护:加大司法保护力度,避免赢了官司丢了市场

加大知识产权民事审判保护力度,全面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着力提高民事侵权赔偿数额,判决侵权人赔足权利人经济损失以及合理维权成本。

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全面考虑知识产权类型、侵权故意、侵权行为持续时间、侵权获利以及地域经济差别等因素,使司法保护力度紧密契合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避免出现权利人赢了官司、丢了市场。

审理的巴布豆(中国)儿童用品有限公司与泉州市巴布豆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福建晋江万泰盛鞋服有限公司等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在查明被告因侵权获利巨大的情况下,判令泉州市巴布豆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等赔偿500万元。

提高刑事审判威慑作用,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犯罪。2021年,全省法院共受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603件,较上年378件同比上升59.5%;审结425件,较上年239件同比上升77.8%;判处犯罪分子793人,较上年512人同比上升54.9%。

其中,受理假冒注册商标罪案件208件,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案件246件,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案件62件,侵犯著作权罪案件70件,销售侵权复制品罪案件5件,侵犯商业秘密罪案件12件。

加大对食品、药品、涉农、汽配等涉及民生重点领域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在对主犯、累犯均判处实刑的同时,加大罚金刑适用力度,按法律规定从重判处罚金刑,真正做到从经济上剥夺犯罪分子再犯罪能力和条件。

审理的韩君辉、李建尚、孙永琴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一案,三被告人在电商平台上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玉米种,坑农害农,法院以韩君辉、李建尚、孙永琴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分别判处其有期徒刑五年零六个月至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不等刑期并处罚金合计120万元。

创新:优化中基层法院管辖布局

2021年,在报请最高法院指定郑州市、洛阳市、新乡市、南阳市、商丘市的1-2家基层法院集中管辖所在省辖市商标权、著作权纠纷民事案件的基础上,又新增周口市扶沟县、平顶山市湛河区人民法院等2家基层法院管辖所在省辖市的一审商标权、著作权案件,7个省辖市的一审商标权、著作权案件实现由基层法院集中管辖。同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再次向最高法院申请增加非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法院,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机制。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全面推进在线诉讼服务、视频开庭、语音转换等新兴技术的司法应用,为案件审理插上信息化翅膀,确保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不打烊”,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省法院知识产权案件网上立案17899件、网上开庭854件、电子送达67165次。

成立法律文书集中送达中心,构建集约化、一体化送达平台,电子送达占比近68.79%,送达成功率超过87.58%。

郑州知识产权法庭立足集中管辖全省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的客观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上立案、电子送达、远程听证、开庭等措施,打破时间、地域对知识产权审判的限制,提高知识产权审判便民化、信息化、集约化和精细化水平,方便当事人诉讼与法院审判,最大程度发挥集中管辖的优势,提高司法效率。

保障:出台实施意见,服务地方特色经济

围绕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出台司法政策。制定河南法院《落实〈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五年规划〉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谋划和推进我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制定发布河南高院关于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二十条措施,强化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领域科技创新成果的保护,为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五年来,共审结侵害植物新品种权民事案件215件,刑事案件34件。审理的民事案件占全国同时期的27.45%,刑事案件占全国三分之一强。

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针对南阳艾草行业、焦作怀药行业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多发易发状况,建立专家联络平台,定期组织行政部门、科研机构、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就中医药领域保护难题互动交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郑报全媒体记者 鲁燕 文/图

    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