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稳住群众“菜篮子” 答好保供民生卷
2022-06-07 05:44:33 来源: 登封市
关注河南热线

近年来,登封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重中之重,科学谋划,务实重干,在稳定群众“菜篮子”同时,不断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特色农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未雨绸缪“早”部署

自2020年以来,登封市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前谋划布局民生工程项目,大力引导有条件乡镇发展蔬菜产业,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蔬菜基地,充实“菜篮子”工程,帮助农民持续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一方面对照存在问题,强化工作举措创新,切实抓好问题整改,确保城乡居民基本生活供应不出问题。另一方面立足蔬菜产业一次性设施投入后,后期投入较少、时间周期短、技术易掌握、农民可就近就业的特点,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乡镇大力发展蔬菜瓜果种植产业,在全市建设服务市区和景区的蔬菜基地。如大金店镇按照地域特点,在全镇谋划建设北部采摘片区、中部蔬菜产品供应片区、东部蔬菜片批发区三个片区,与美丽乡村建设良性互动带动蔬菜产业发展。该镇2021年以来建成蔬菜大棚163座,目前已有大棚594座,蔬菜储藏、冷藏库12个,蔬菜种植面积超5000亩,今年4月成功申报全国农业强镇。

注重引导“强”服务

登封市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整合发展力量。全力提供技术、资金、销售、基础设施配套等服务;把蔬菜产业发展纳入干部考核,形成服务蔬菜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动员有条件乡镇党员干部带头发展蔬菜产业。

聘请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产业发展支持体系。依托河南农大、郑州蔬菜研究所等技术单位,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在省内蔬菜大县扶沟县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每天到田间地头为群众提供现场技术服务,每月召集农业技术员、种植户开展技术培训。

建设金融服务体系,对发展蔬菜产业提供支持。前期以上级扶贫资金、集体经济资金、村级集体自筹资金等为引导资金,使参与产业发展的农户积累技术、资金和发展能力,未来引导农户从金融机构筹集发展资金。如郑州农业担保公司在各乡镇建立金融服务站,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全市各乡镇成立普惠金融服务中心,积极开展普惠金融示范镇建设,农行、农商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一线服务群众。引导并帮助种植户购买种植保险,减少灾害损失。

完善基础设施。在蔬菜产业片区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如登封市纪委驻村工作队筹措资金为李家沟食用菌大棚配套建设冷库、大金店镇为海河湾村大棚配套建设入场道路和灌溉设施。

科学布局“激”活力

在通过前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科学确立发展方向,激发农户生产发展活力。

在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上,坚持群众分户种植、合作社服务带动、集中连片发展。以分户种植方式来确保利润和群众持续增收,以连片发展来确保规模化效益和品牌战略的实现。

扶持名优产品。对特色产业企业和基地、园区的项目补助,对林果、蔬菜、杂粮、食用菌和名优农副产品的种植、销售、加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群众广泛积极参与,带动集体经济发展。2021年,全市实施村级集体经济项目318个,新增时令鲜果、露地蔬菜种植面积3200亩,规模化果蔬生产基地32个,新建蔬菜大棚800座,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5个、无公害农产品20个,绿色食品基地9个、绿色食品13个,全市“三品一标”认证总面积22.6万亩,有力打造郑州地区重要的绿色“菜篮子”供应基地。

规范发展“促”链接

在加强生产能力建设,增加“菜篮子”产品供给同时,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有效促进产销衔接。

规范市场。在市场销售方面,政府不进行大包大揽,近期以扎实的政府服务引导群众提升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远期在突破销售的规模瓶颈后,创新销售模式,不断深化农户与商超对接、农户与武校对接、订单销售、互联网销售等多元化销售格局。

规范质量。通过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打造产业品牌,不断强化“菜篮子”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严格执行无害化产地和“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标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各乡镇农产品监测站对“生产、加工、销售”实现全程监控,形成从菜园到餐桌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目前已有小苍娃、绿宝农业、梁老头等先后被评为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规范服务。由蔬菜种植户代表为成员,成立各乡镇的蔬菜协会,沟通联络销售信息。在蔬菜市场建立了销售信息中心,为蔬菜种植户提供销售服务。定期组织邀请超市、卖场、批发商到全市各蔬菜种植基地召开购销交流会。如白坪乡“梁老头”辣椒酱,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式合作发展模式,由公司负责提供菜苗,基地合作社提供统一服务,农户负责种植,与全市各乡镇种植大户合作,今年在全市推广订单辣椒种植。

    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