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紧扣“五星”支部创建,健全四项工作机制,濮阳市深化“党建+社会救助”改革
2022-06-30 05:58:07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关注河南热线

积极开展“党建+社会救助”改革,是增强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效方式。去年,濮阳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党建+社会救助”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此基础上,今年,濮阳市紧扣“五星”支部创建,健全四项工作机制,深化“党建+社会救助”改革,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为高质量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有力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努力把改革实践成果转化为制度安排成果,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健全“党建+网格覆盖”机制,织密社会救助组织体系

坚持党建引领网格,在农村健全“村、小组、街巷”三级网格体系,在城市织密“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院)党小组”三级组织网格,把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每个角落。以党建网格为依托,织密织牢兜底保障网,整合优化民政、综治、宣传等各类网格,加快推动“多网合一”,实行基层党建融入社会治理各领域和全过程,把网格阵地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实现社会救助工作覆盖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二、健全“党建+联系服务”机制,变被动求助为主动救助

积极推动农村党组织文明幸福星、社区党组织幸福和谐星创建活动,将走访、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列为村(社区)党组织重要工作内容,推动全市村(社区)党组织紧密结合党员“十二分制”积分管理、无职党员“一编三定”、民情入户图等工作载体,进一步激发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开展常态化走访重病重残家庭、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家庭、低收入群体家庭等,全面掌握困难群体生活状况,及时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协调民政等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实现由“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

三、健全“党建+教育培训”机制,提升基层救助人员能力

统筹“万名党员进党校”、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轮训、乡村干部“导师帮带制”师说课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宣讲活动等,组织、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联合实施基层社会救助能力提升工程,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学习培训,为每个村(社区)培养至少两名“明白人”,做到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及时响应救助诉求。同时,通过主题党日活动、专题培训座谈等方式,积极对党员、志愿者开展增能培训,使其在日常走访中,能够进行救助线索摸排、救助政策宣讲,夯实救助工作根基,提升基层救助能力。

四、健全“党建+社会监督”机制,确保社会救助公平公正

社会救助对象点多面广、群众关注度高,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规范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做好村务政务公开工作,坚持社会救助长期公示制度,把救助对象、致贫原因、享受人数、保障标准,以及办理条件、程序要求、监督电话等内容,进行长期规范“晾晒”,打造“阳光救助”,防止挤占、挪用和截留社会救助资金,减少错保、漏保、骗保现象发生,及时发现、纠正、惩处“关系保”“人情保”。村(社区)“两委”成员近亲属享受社会救助待遇的,切实做到如实向县、乡民政部门登记备案。

濮阳市31.3万脱贫人口中享受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兜底保障政策的有6.9万人,占比22%;全市2.8万监测人口(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中享受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兜底保障政策的有1.95万人,占比达69%,织密兜牢了基本民生保障网,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据了解,下一步,濮阳市将持续深化“党建+社会救助”改革,加强党对社会救助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激发社会救助活力,以党的建设高质量引领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为河南社会救助更加出彩增添靓丽濮阳色彩!

通讯员 王宏伟

    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