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地市 > 郑州 > 正文
环球观热点:【家国同春】中国式现代化的“郑州图景”大型系列报道第九篇章“民生”之三:“朝夕美好”向未来
2023-03-31 07:05:04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关注河南热线

《郑州日报》版面截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相关资料图)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重要特征。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以“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为总目标,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加快“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以风雨兼程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全力以赴拼经济、千方百计促发展,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郑州篇章。

本报与《郑州日报》同步推出【家国同春】——中国式现代化的“郑州图景”大型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郑州市全力以赴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的干劲和蓬勃的朝气。今日刊发第九篇章“民生”之三《“朝夕美好”向未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老一小”,是每个家庭最大的牵挂。连日采访中,一幅“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美好画卷已在郑州徐徐铺开,用心用情兜牢兜实民生底线,郑州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朝夕美好”。

老有所养

80岁老人多了个“亲闺女”

“看看,这是社区爱心食堂送来的午饭,非常可口,番茄鸡蛋、排骨炖鸡……”3月29日下午,家住汝河小区的80岁老人张凤仙指着桌上的四菜一汤说。张凤仙口中的“爱心食堂”指的是汝河小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目前中原区已建成106家。

两年前,张凤仙老伴过世,身体不太好的她却几乎不用干家务,每周“闺女”来家两次,做饭、打扫卫生、帮买东西、陪她去医院……“闺女”精心照料着张凤仙。事实上,待张凤仙像亲妈一样的“闺女”,和张凤仙无任何血缘亲戚关系。“闺女”来自晚晴养老院,一个月上门60个小时,为张凤仙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去年8月初,晚晴养老院又给张凤仙家蹲便改成了坐便,地面还贴了防滑砖,卫生间、客厅都装了扶手。“我真的是从来没给他们提过这要求,都是他们主动的,说这是适老服务,政府支持,我也没掏一分钱”。

来自市民政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155.67万人,人口老龄化速度持续加快。去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养老服务建设资金3亿多元,建设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设施1290余个、养老托老床位近6万张。到去年底,郑州已建成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11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19家,实现全覆盖,打造了“15分钟养老服务圈”。郑州市被国家列为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等。郑州申报的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被评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经验创新模式。

幼有所护

给孤残儿童一个温暖的家

“我给孩子们包包子呢,刚做好,中午再给他们炒俩菜就好了。”3月28日上午,市民马姐在厨房忙乎着4个孩子的午饭。马姐的家位于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北侧的三栋楼房,这里面住着28户“类家庭”,马姐就是其中一户的家长。

“类家庭”是市儿童福利院向社会公开招募家庭和睦、身体健康的爱心夫妻,和院内的孤弃儿童组成家庭,“家长”负责照顾孤残儿童的学习、康复训练等,帮助他们回归家庭、融入社会,从2009年至今,这种爱心做法已持续14年。

11年前,马姐儿子上了大学,不太忙的她一次被朋友带到市儿童福利院。“当抱着那里的孩子,我的心一下子被揪住了,我就打定主意留下来,给他们和自己孩子一样的爱”。

“11年来,我带的孩子有32个。”马姐说,尽管有些辛苦,从没睡过囫囵觉,每天几乎都是寸步跟在身边,但她从来没有放弃过。

“早些年,我和婆婆两人在这里带孩子,后来婆婆年纪大了,我老公又主动加入进来。”马姐说,“孩子们喊‘爸爸’‘妈妈’时,我俩觉得特别幸福和知足。”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共有孤儿1139名。城镇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每人每月1390元,农村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1090元,机构养育孤儿每人每月2080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参照孤儿标准。今年1月,全市下拨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资金898.08万元。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项目,为超龄上学孤儿发放每人每年1万元助学资金。争取慈善资金,对年满18周岁后就读普通全日制本科学校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每年资助5000元。全额资助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居民基本医保个人缴费。实施孤儿医疗“明天计划”项目,对孤儿住院医疗费用自付超过1000元部分实施全额保障。

2022年,“护童行动”社工志愿服务项目针对包括农村留守儿童、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贫困儿童、残疾儿童等在内的困境儿童2500余名,开展入户探访、资源链接、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和社会融入活动340余场次。

民有所健

构建全民健身设施 三级服务体系

家住高新区锦和公园附近的张红老人,是健步走运动爱好者。“以前找个健身步道要走很远,现在公园的健身步道离我家特别近,走个三五分钟就能到”。

如今,像张红老人一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全民健身设施的市民越来越多。从最初的“一场两台”到如今的智能健身步道、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再配以不断完善的运营管理机制,10多年来,郑州市持续把全民健身设施打造成民生“幸福高地”。

来自市体育局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郑州市923个城市社区,112个新型农村社区新建或更新健身路径2208条,建设多功能运动场135个、智能健身驿站60个、社区活动中心138个,新建社会足球场地260个,累计为全市1792个行政村安装或升级改造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353个,建设乡镇体育健身工程86个,农体工程、乡镇工程覆盖率在全省率先达到100%。截至2021年底,郑州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2.29平方米。

2022年,全市共更新、新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400条、智能健身驿站40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0个、社区健身活动中心25个。

接下来,郑州市体育部门将积极推进全市400块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建设完善以区级健身中心为引领、以街道级健身中心为特色、以社区级健身中心为基础的全民健身设施三级服务体系,让更多市民参与体育运动、培养运动习惯、畅享健康生活。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鲁燕 陈凯 文/图

责任编辑:hN_3127
    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