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能量|“无声”面包店的创业小姐妹
2023-08-01 08:29:48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关注河南热线

不足80平方米的小店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面包和甜点,顾客进进出出,却没人讲话,也没有背景音乐,收银台贴着纸条:“抱歉!我们听不到,可以直接扫二维码下单”……


(资料图)

这是一家名为“考拉不跑”的面包店,它的特殊之处是,经营小店的两名95后女孩周杏露和王钧婷均为听障人士。因为听不到,无法与顾客沟通,所以她们只能多贴文字,向顾客介绍店里产品,顾客结账时,她们用手机打字与顾客交流。

“我们的梦想是通过烘焙,将幸福和甜蜜分享给大家,也照亮我们自己的人生。”她们说。

周杏露制作蛋糕时非常专注

姐妹俩相伴20多年

又一起学烘焙技艺

周杏露和王钧婷都出生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她们从康复中心、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彼此陪伴了20多年。在她们成长的道路上,虽然遇到不少坎坷,但她们没有屈服,而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迎接生活。她们一个喜欢跳舞,一个喜欢绘画和雕刻,高中时,她们萌生了一起学烘焙的想法。在普通人看来简单的事情,对她们来说却是困难重重,但她们从未放弃过。

在长春大学求学期间,她们到学校附近的培训班学艺,个中滋味一言难尽。因为听不到师傅说什么,当其他同学按照烘焙讲解过程做出面包雏形的时候,她们还在一步步摸索面包制作的配料比例。除了学习时沟通不畅,制作面包时也经常因为听不见烤箱提示音而烤煳面包。

“别人几分钟就能学会的东西,我们可能需要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那时,是我们感到人生最黑暗的时刻。我们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与彷徨,但最终,我们坚持了下来,我们战胜了自己!”周杏露表示,她们充分利用大学四年的一切课余时间和寒暑假,辗转多地,学习烘焙,不断尝试,反复练习,并在毕业后赴广州、青岛进行烘焙深造。慢慢地,她们的烘焙技艺越来越成熟,人也愈发开朗,做事更加自信。

周杏露、王钧婷通过纸条和手机与顾客沟通

创业开店收获如潮爱心

店铺微信好友2000多人

爱心顾客助力,她们把事情做到更好。2021年,在家人的帮助下,周杏露和王钧婷首次创业,在惠济区兴隆铺村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面包店——“考拉不跑”。

开店之前,她们觉得开店就是做蛋糕、卖蛋糕,然而等开始运营时才发现,事情远非这么简单。

装修店面的时候为了能如期开业,她们经常忙活到凌晨两三点;开业后为了提升店铺曝光率,她们每天晚上到外面路边摆摊;店铺运营一段时间后,为了进一步提升销量,她们开设抖音账号,自己拍摄自己剪辑;她们一个做面包、一个做甜品和蛋糕,两人轮流收银,从早上8点多忙到晚上10点多是常态。

无法听到外界声音的她们,做起事来更专注、更投入,全神贯注来经营她们的小店。她们会根据客户提供的照片或者短视频平台上的教程去创作,还特别关注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疫情期间,我们为一个小男孩儿制作了一个‘奥特曼’蛋糕,客户高兴得不得了!”

据了解,目前已有2000多人加入“考拉不跑”店铺微信好友,固定回头客也有1000多人。店铺微信的朋友圈里,每一个漂亮的蛋糕背后,都在默默诉说着一个关于甜蜜和快乐的故事。

“热心的顾客会将买到的产品分享在社交圈,帮‘无声’面包店做宣传,我们承接的一些宴会、商业茶歇都是顾客帮忙介绍的,非常感激大家!”周杏露表示,经营好“无声”面包店除了有好的味道和口碑,最重要的还是“温度”,是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关爱。

“我们忙不开的时候,有相熟的顾客主动帮忙跑腿送外卖。我们加班很晚,有体贴的顾客送来家人亲手包的饺子,还会遇到很多顾客用谢谢的手势向我们道谢,真的很温暖,也让我们更加坚定要做出更多好吃的产品回馈顾客。”

周杏露开心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准备招募培训残障人士

把温暖带给更多人

经过一年多的历练,她们已经从手忙脚乱的蛋糕小白,成长为专业娴熟的烘焙师傅。目前,她们正在计划开分店,想招募一些像她们一样的残障人士进行培训,传授他们技术和经验,帮他们解决谋生难题,甚至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

“其实我身边的大学同学、母校同学都比较自卑,觉得自己开店创业是不可能的,所以希望我们开店的经历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我们可以,他们一定也可以!”周杏露说,她们想把这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传递下去,努力帮助更多人,把温暖带给更多人。

不久前,有爱心人士来到店里购买产品,听说是看望特殊儿童用的,周杏露和王钧婷坚持不收取费用。她们挑选了两大箱精心制作的面包、饼干和对方一起踏上了公益之路。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苏瑜/文 周甬/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责任编辑:hN_0127
    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