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王福州: 要在沙漠上再造3亿亩良田
2023-08-01 08:32:11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关注河南热线

一片绿洲让沙漠变了模样

盛夏时节,宁夏回族自治区腾格里沙漠,满眼黄沙无边无际。离开公路走进沙漠,约10分钟后,一片绿洲出现在眼前。绿洲外围是一人多高的玉米,再往里走是一大片西瓜地,硕大的西瓜散布在翠绿的瓜田。这是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这一片绿油油的农田,让人感觉不够现实。


【资料图】

这片沙漠绿洲的创造者是郑州人王福州。只要让沙漠“不渗水”,就能让它变绿洲,而王福州掌握着“防渗水”的先进技术。王福州的河南郑赛修护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解决建筑渗漏难题的企业,拥有20多项国家专利技术,创造性地解决了建筑渗漏和混凝土防护等工程领域大量难题,在防水行业、屋顶绿化等方面处于领先水平。

基地工作人员和中国农业大学专家品尝基地成熟的第一个西瓜

在防水保水领域获得成功后,王福州把目光盯在了沙漠治理上。今年4月1日,占地20亩的“郑赛腾格里沙漠试验基地”开始建设。如今,实验田种植的西瓜、玉米、西红柿、茄子等多种作物获得成功。

沙漠治理的观察“窗口”

在沙漠试验基地现场,一处1米多深的大坑处,工作人员展示了“沙漠变农田”的秘密:沙地被分为3层,下层为10多厘米厚、透气但透水率大大降低的保水减渗层,上面50多厘米为原沙层,再上面有30多厘米的营养层。“农作物生长用水以土壤内‘锁’的天然降水为主,人工补水作为辅助。试验田滴灌的水用量比同地区农业滴灌技术节省70%。”基地负责人雍红波介绍说。

基地里,有翩翩飞舞的蜻蜓和蝴蝶,包菜上也出现了虫眼。“蜻蜓喜欢生活在有水的地方,蝴蝶及包菜的虫眼说明这里有鳞翅目昆虫。说明基地发展种植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改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赵梁军评价说。

试验基地旁的试验水塘

“据测算,一亩沙漠的改造成本两万元左右,改造效果可以保持25年左右,平摊到每一年的改良成本并不高。”对于郑赛综合治沙技术的应用前景,王福州充满信心,“我们希望通过郑赛技术的推广,在沙漠上再造3亿亩良田,为地球家园增加更多绿色。”

2022年12月22日,《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正式印发实施,力争到2030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1.86亿亩。腾格里沙漠这20多亩的绿色告诉大家,郑州人正在给沙漠治理寻找一个全新的方案。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马健 文/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责任编辑:hN_0127
    独家